成都润达回收公司驻厂回收经典案例:打造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标杆

2025-05-11

成都润达回收公司驻厂回收经典案例:打造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标杆


一、项目背景
成都某消费电子龙头企业(以下简称 “客户”)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商,年产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超 2000 万台,月均产生废电路板 15 吨、金属边角料 30 吨、塑料外壳 10 吨。长期以来,客户面临三大痛点:环保合规压力大(部分合作方资质不全)、资源利用率低(金属回收率不足 65%)、物流成本高(委外处理运输费用占总成本 30%)。2023 年,成都润达通过 “驻厂 + 技术” 双模式,为客户定制全链条回收方案。

二、专业驻厂服务体系构建

润达组建5 人常驻团队,涵盖环境工程师、设备运维师、数据分析师,实现 “7×12 小时” 现场服务:


  1. 智能仓储管理
    在客户园区设立标准化暂存仓,配置:

    • 智能称重系统:自动记录物料重量、类型,数据实时同步至润达云平台。

    • 分类存储区:按电路板、金属、塑料等 6 大类细分,采用防静电货架和危废专用容器。

  2. 合规流程设计
    建立三级质检体系

    • 初检:驻厂团队每日对废弃物进行成分筛查,识别含铅焊锡、阻燃剂等危险成分。

    • 复检:每周将样本送润达实验室检测,确保符合《绿色分拣中心国标》(GB/T38474-2020)。

    • 终检:出货前联合客户品管部抽检,重金属含量检测达标率 100%。

  3. 数字化协同
    部署润达云平台,实现:

    • 逆向物流调度:根据物料库存自动触发运输指令,运输成本降低 25%。

    • 实时数据看板:客户可通过 PC 端或移动端查看处理量、能耗、环保指标等数据。

三、技术创新与高效实施

润达引入模块化处理设备,在客户园区搭建微型回收产线


  1. 电路板精细化处理
    采用三级破碎 + 高压静电分选技术

    • 颚式破碎机(处理量 5 吨 / 小时):将电路板破碎至 20mm 以下。

    • 涡电流分选机:分离铜、铝等有色金属,纯度达 99.2%。

    • 湿法冶金系统:提取镀金层、稀有金属钽,贵金属回收率提升至 98.7%。

  2. 金属边角料再生
    部署AI 视觉分选系统(专利号:CN2024XXXXXX.X),可识别 0.1mm 级金属颗粒,铜、铝回收率分别达 98.5% 和 97.2%,较传统工艺提高 20%。

  3. 塑料闭环利用
    塑料外壳经化学解聚 + 造粒后,95% 再生塑料直接回用于客户注塑车间,年减少外购原料成本 120 万元。

四、显著成效与行业价值

合作一年后,客户实现四重价值突破


  • 经济效益:处理成本降至运营成本 3.8%,年节约资金 320 万元;再生资源销售创收 280 万元。

  • 环境效益:危险废物产生量减少 90%,重金属排放达标率 100%,助力客户获得 “四川省绿色工厂” 认证。

  • 社会效益:驻厂模式带动周边 3 家配套企业加入循环网络,形成电子废弃物区域协同处理示范圈。

  • 效率提升: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理的平均周期从 7 天缩短至 12 小时,产线周转效率提高 15%。


客户环境总监评价:“润达的驻厂团队就像我们的‘环保管家’,从物料分拣到再生利用全程无忧。其 AI 分选技术让金属回收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,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
五、持续升级与生态延伸

润达并未止步,持续投入研发:


  • 技术迭代:2024 年试点区块链溯源系统,实现电子废弃物从产生到再生的全流程数据存证,为客户碳足迹核算提供依据。

  • 模式复制:在成都高新区推广 “共享回收中心”,整合园区 12 家企业的废弃物资源,形成 “集中收运 - 智能分选 - 定向回用” 的闭环网络。


该案例被纳入《四川省循环经济典型案例汇编》,其 “驻厂服务 + 技术赋能” 模式成为西南地区电子制造行业绿色转型的范本。未来,润达将继续深化 “智能回收 + 产业协同” 战略,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构建无废产业生态。


润达回收公司电子厂废品回收经典案例

 

没有了!